中国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卓越高等职业学校50强
中国西部地区服务贡献卓越高等职业学校50强
中国西部地区产教融合卓越高等职业学校50强
中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活力”百强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
全国职工教育先进单位
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教融合试点单位
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试点单位
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
全国第一批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牵头单位
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
重庆市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
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重庆市职业教育发展潜力优势学校
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重庆市绿色校园建设示范校
重庆市节水型高校
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重庆市社区教育示范基地
重庆市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建设单位
鲁渝高校高水平专业共建单位
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城职要闻

城职金师 匠心筑梦 ┃ 学校优秀教师团队风采展示⑤——走近罗飞加工中心操作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5-09-09 浏览次数:0 【打印】

罗飞加工中心操作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重庆市委组织部与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审批设立的重庆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近年来,工作室积极响应国家制造业强国战略和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发展要求,深度聚焦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与智能化转型行业趋势。始终秉持以“打造技能高地、传承精湛技艺、培育大国工匠、破解产业难题、引领创新发展”为五大核心理念的核心使命,组建起一支由15名核心成员构成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积极开展教学、科研、交流、技艺传承等系列活动,已成为推动区域高端装备制造迭代升级与高技能人才培育的有力支持

图片 1.png

一、党建引领,构建人才成长全周期

工作室以“红色匠心、传承创新、产教融合、引领发展”为核心理念,精心打造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秉持“产业需求为导向、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原则,构建“重实操训练、强岗位适配、促实战应用”的全方位技能人才培育体系。主动对接区域先进制造业集群“补齐技术短板、锻造产业长板、培育新兴增长板”的战略任务,形成“行业需求精准响应、工作室服务高效供给、创新成果有效转化”的闭环机制,全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孵化高地,切实发挥“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大师领衔,发挥头雁引领效应

工作室负责人罗飞,先后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市技术能手、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新重庆人才高层次人才、中国机械行业教育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国家人才计划教学名师工作室、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重庆市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以工作室为平台支撑,培养了一批爱学习、肯钻研的骨干成员,带动培育全国技术能手、全市技术能手等10余人次,形成了国家级-市级-校级的“梯队衔接、持续成长”的人才培育格局。

图片 2.png

三、分层培育,形成立体化实效格局

工作室根据产业场景特点,设计“入门筑基—进阶提升—精英孵化”三阶路径。结合从业者基础差异,创新“场景化教学 + 岗位轮岗”模式,依托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智能制造职工示范培训基地、重庆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搭建多个模拟生产工位,将生产任务转化为教学项目,重点培育技术创新与难题攻坚能力,岗位适配率提升至92%,指导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金奖2项,师生获各类竞赛获奖60余项。数名学生进入中国物理工程研究院、重庆机电集团、长安汽车等单位就职,30余名学生已成为技术骨干和工程师。线上线下总计完成学生培训2520人次,为企业设计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及开发配套课程资源,为企业员工提供各级各类技术培训,累计完成企业人员培训4185人次,为社会从业人员、退伍军人、新型农民、下岗职工等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认证,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平均完成社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1665人次。高级工及以上占比41.4%,培训获证率达93.84%,形成“院校育才、企业用才、工作室成才”的协同格局。

四、资源聚合,赋能产业迭代升级

工作室发挥资源优势,助力提升工作室师生技术技能水平,瞄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前沿方向,紧扣区域重点产业需求,组建专项科研小组,围绕装备升级、工艺优化、绿色生产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和智能化加工技术研发,构建起“技能操作+项目成果+企业评价”三维体系。团队联合申报横向课题10项以上,技术攻关与技艺革新7项,联合开发技术文件10个、申报专利20项以上、编订教材16部、研制设备3种、制定体系标准2个,创收效益近380万元。获国内领先成果1项、国际先进成果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授权发明专利15项,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优秀成果奖等多项荣誉,形成“攻关-赋能-反哺”创新闭环。培养企业高技能人才20余名,为成渝地区高端装备制造及机器人产业输送智力支持,践行“为产业育匠才、为区域赋新能”使命。

五、布局前沿技术,推进跨区域交流

“传承工科技艺、弘扬工匠精神”为核心。秉持“开放共享、互学互鉴”理念,打破地域、行业壁垒,构建跨区域、跨领域、国际化的线上线下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工科技术融合传承,实现技艺传承覆盖面与实效性双提升,先后牵头国际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研制3项,重变电器编写行业标准4项。与市内外20余所工科职业院校、30家龙头企业建立“人才共育、科研共攻、成果共享”机制。通过协办“技能公益培训”“技艺公开课”交流活动,主动对接国内顶尖工科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结对共建”关系。与清华大学工训中心、中煤科工集团、中国科学院、中物院、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苏州中特威等开展先进制造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数字化转型发展等交流活动,明确行业技术升级与人才培育方向,推动跨区域工科技术资源整合,显著提升了工作室国内外行业影响力。工作室创建以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重庆市委主委、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沈金强、教育部中外人才服务中心、重庆高新区、永川区等各级领导深入工作室指导交流,工作室管理模式及成果在中国智能制造联盟会议等活动中作典型案例交流及发言,工作室成果被新华网、中国教育报、华龙网等权威媒体报道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