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是教育部备案,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发轫于1950年的重庆工人政治学校,后为重庆市工会干部学校。2004年,重庆市职工大学、重庆市工会干部学校合并设立重庆城市职业学院。2013年,学校主管部门由重庆市总工会变更为重庆市教委。2021年,学校入选“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培育建设单位。2022年,学校被评为“重庆市职业教育发展潜力优势学校”。2023年,学校被提档升级为“重庆市高水平高职学校”立项建设单位。2024年,学校获评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先进单位,同时入选中国西部地区“人才培养卓越高职学校50强”“服务贡献卓越高职学校50强”“产教融合卓越高职学校50强”。2025年,学校入选中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活力”百强榜。
学校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重庆城市副中心、西部职教基地、重庆永川国家级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核心地段,坐拥观音山公园和凤凰湖公园,兴龙大道和昌龙大道两条城市主干道,是一所建在高新园区和都市公园里的大学,毗邻永川万达广场、乐和乐都主题公园,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乘高铁到重庆主城仅需17分钟。
学校占地1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4000余人。建有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重庆集训基地、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庆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区域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践基地(室)10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31亿元,馆藏图书300万余册(含电子图书),建成资源丰富、高效便捷的“智慧城职”一站式信息化服务平台。
学校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施“党建领航”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是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现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重庆市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重庆市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1个,重庆市“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2个,重庆市“十大育人”精品项目1个,重庆市“一校一品”优秀团学工作品牌3个,先进职工小家2个。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突出“双师型”教师,实施人才队伍引育扩容工程。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有博士、教授、副教授等教师170余人,“双师型”教师300余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技术能手、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匠、重庆英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职业教育中青年领军人才、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最美巴渝工匠、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市技术能手、巴渝特级技师、巴渝青年技能之星等名师名匠共54人次。建有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市级课程思政名师团队、市级高校工程中心、市级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平台团队10个。
近三年,教师荣获市级以上各类表彰奖励487人次,其中,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3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奖2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和全国饭店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决赛一等奖第一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立项教育部科研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05项,承接横向服务项目123项。
学校坚持延链强群、推进职普融通,实施专业群提质培优工程。开设涵盖“工业机器人技术、市场营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通用航空器维修、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建造、文旅康养、创意设计”八大特色专业群39个专业,设有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汽车工程学院、商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学院、文旅康养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科大讯飞大数据产业学院)、航空学院、创意设计学院等8个专业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3个教学单位。
现有工业机器人技术、市场营销2个重庆市高水平专业群,国家级、市级重点(骨干)专业12个,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2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一流课程34门,市级课程数量已进入全市高职院校前列。主持建成市级教学资源库2个,联合建成国家级教学资源库1个,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2种、参编2种,入选全国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典型案例1个,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典型案例2个。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工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德铸魂、以智启慧、以体强身、以美润心、以劳促技,构建“五有”城职人育人体系,引导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近三年,学生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项1160余项,综合成绩位列全国高职高专前列。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稳居全市高职学校前列,学校连续四年获评“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办学75年来,向社会输送各级各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6万余人。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强,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代表”“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优秀校友。
学校创新“政校园企、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机制,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科大讯飞公司牵头成立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浙江工商大学 、珍岛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全国数智商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牵头成立重庆市物联终端智造产教联合体。与科大讯飞、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5个,入选重庆市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2个。牵头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零售职业教育集团”“工业机器人职业教育集团”,入选重庆市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探索“职教出海”新路径。牵头组建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中国—东盟城市建设职业教育联盟,开发国际化课程17门,课程标准18个;被柬埔寨引进认证11个。国际化办学成果入选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内陆教育开放高地建设项目,老挝、柬埔寨、泰国、安哥拉、印尼、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500多人次留学生来校访学培训,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
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坚卓勤勉、自强奋进”的优良校风,按照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中长期“1358”战略构架,奋力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高职学校。
(上述数据更新于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