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以专题采访形式,聚焦学校在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突出成效。时长1分20秒的报道,生动展现了学校以产教融合为抓手,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培育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面对数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机遇,学校主动作为,将“产业需求”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报道中提到,学校围绕数字文化产业核心领域,如数字内容制作、文化IP开发、新媒体技术应用等方向,构建起“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案例,邀请行业资深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可接触产业前沿技术与实际业务场景,真正实现“学习即实践、毕业即上岗”的培养目标,为学生职业发展筑牢根基。
学校已与重庆本地多家数字文化龙头企业、文创园区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联合搭建“校企联合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育人平台。依托平台优势,学校创新推出“订单班”“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从数字动画建模、短视频内容策划到文化产品线上运营,在真实项目历练中同步提升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综合素养。这种“校地联动、校企协同”的育人模式,不仅为企业定向输送了具备实战能力的技术人才,有效缓解企业用人需求,更帮助学生快速适应产业岗位要求,实现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顺畅过渡。
此次登上央视《东方时空》,既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权威认可,更折射出职业教育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紧跟数字文化产业技术迭代趋势,优化专业布局与课程设置,进一步打通“人才培养—产业需求—就业创业”的闭环,为重庆乃至全国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懂技术、善创新、能落地”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助力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再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