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招生就业
  1. 招生网
  2. 就业网
科学研究
  1. 科研管理
  2. 学术期刊
合作发展
  1. 校企合作
  2. 国际合作
校友风采
    专题专栏
      双高申报
        【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科研与合作发展中心:打造五个共同体,构建产教融合新形态
        回眸发展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7日 浏览次数:5214
        分享到: 打印

        学校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积极培育打造“职业教育集团、现代产业学院、公共实训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国际职教共同体”等产教融合发展新形态,将专业建在产业上、将教学融入生产里、将实训放在岗位中,赓续连绵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工匠精神增值赋能服务发展。

        一、打造“职业教育集团”,助力“双城”融合发展

        (一)政校园企联动,联合牵头组建职教集团。围绕成渝双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数字经济,学校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重庆电子商务学会、重庆永辉、阿里巴巴等45家成员单位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零售职教集团”,经过近三年的建设,该职教集团被认定为“重庆市示范职教集团”;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宜宾智能制造协会、西门子公司、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67家单位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机器人职教集团”。

        (二)实体项目支撑,提升助推双城高质量发展服务力。在两个职教集团的资源聚合下,建成阿里巴巴客户服务人才孵化中心、工业机器人市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西门子杯”西南赛事训练基地、重庆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第一批“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实体项目。建成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专业2个、入选教育部就业供需对接项目7个、国家“双百”计划典型案例2个,市级“双基地”3个;联合开发课程58门,其中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3门;编制国家级规划教材2种;2022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三项。

        二、打造“现代产业学院”,实现产教融合发展

        (一)要素资源融入,多场域设立现代产业学院。学校契合成渝地区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航空技术等行业需求,联合成渝企业,园校企按比较优势融入技术、设备、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在园区、企业、学校等多场域合作共建长安长城汽车现代产业学院、云谷影视产业学院、科大讯飞大数据学院、航空学院6个现代产业学院。

        (二)“五化”融合,探索形成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新路径。学校积极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新模式、新路径,形成“合作内容清单化、管理流程标准化、运行过程实体化、建设成果可视化、效益分享制度化”的产业学院工作机制,通过引企入校组建混编化师资团队、技能大师工作室,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引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长安汽车派出8名国家级和市级技能大师,与学校联合组建“长安工匠学院”,长城汽车将企业内的2000余平米场地作为学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同建成重庆市首批现代汽车产业学院;科大讯飞投入设备设施建设6个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派出企业人员承担40%左右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就业实训;成都云华集团融入2架真飞机、2辆航空加油车等航空技术设备,建成了“世界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维修重庆集训主基地”,打造航空技术专业群。

        (三)破解用人难题,提升服务产业发展人才供给力。创新“两跨三融”种子班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课”与“企业岗”“教师教”同“师傅带”“学习、职业和岗位”场域的三融合,校企联合培养专业知识“积淀厚”、岗位技能“上手快”、职业发展“后劲足”的种子人才,有效解决企业小规模、精准化人才需求。科大讯飞大数据学院在校生1400余人,首届毕业生500余人,80%以上就业于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链;航空学院在校生近千人,首届毕业生71%在“双城”民航与制造领域就业;建筑工程学院“海天”班毕业生1100多人,90%左右就业于成渝两地建筑建造行业;信息与智能制造学院每年为长城、长安、比亚迪、雅迪等智能制造产业输送人才近1000人。

        三、打造“公共实训中心”,服务技能型社会

        (一)四方需求耦合,联合建设高度共享公共实训中心。基于永川国家高新区、永川区人社局、德国西门子和学校“政校园企”四方需求耦合,学校牵头,整合国家高技能基地、西门子公司、永川人社局、长城汽车和学校的资金和技术设备6242万元,建成“双城”领先的区域共享型高水平“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分别在园区厂房和企业车间建成6000余平方米的“主基地”和10000余平方米的“拓展基地”。

        (二)产学研用一体,服务成渝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依托公共实训中心,建有“工业机器人运维重庆市高校工程中心”“重庆市物联网应用技术推广中心”“重庆市工业机器人1+X证书培训认证中心”“中德工程师学院”“西门子智能制造西南赛事和训练基地”等产学研用一体的载体平台。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获批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专业。先后为西南交通大学、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和西部职教基地、“泸永江”院校企业开展技术培训20000余人次、技术服务100余项。《以高质量培训推进重庆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对策建议》获重庆市教育决策咨询报告二等奖。承办“巴蜀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3项;每年承接技能大赛训练3000余人次。

        四、申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构建“八段式”人才培养体系

        服务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产业,成功申建“陈志军汽车维修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依托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一带一路”“双城圈”建有老挝万象、成都浦江、重庆奉节、重庆綦江等国际国内技能大师工作站;创建“长安汽车工匠学院”,构建“学徒工—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八段式”进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贯通体系;建有“汽车创新创业孵化器”,授权发明专利15项;在“双城圈”15个区县开展了10000余人次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培养企业维修技师、高级技师3500余人。

        五、组建“中老职教共同体”,深化国际开放合作

        服务成渝“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学校牵头,18所老挝职业院校、37所中方职业院校、17家中方和驻老挝中资企业参与,共建“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重庆市教委和老挝教体部职教司签订《支持中国—老挝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协作备忘录》依托该共同体,立项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老挝国际课程开发项目和坦桑尼亚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共建“老挝国际共享产业学院”,搭建中老职业教育研究院、公共实训中心、教育学习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课程资源中心“一院四中心”平台,培训“中文+技能”老挝中高级管理人才248名,开发中老“双语”国际课程和标准33门,开发国际职业标准7个,帮助12家成员单位建立双边多边合作,帮助老挝理工学院、老挝万象技术学院申报汽车公共实训中心、跨境电商实训中心、水资源检测等6个澜湄基金项目。得到老挝教育体育部书面致信感谢,官方最高报刊“万象日报”进行整版报道。


        (供稿:科研与合作发展中心)